此乃新中國的一例中醫臨床的奇異醫案。是由江西中醫學院已故教授傅某診治。這是一例真實的醫案。也是用現代科學,西醫,所無法解釋的。
喜歡本站請收藏本站,會經常更新^^ 本站所有文章都歡迎轉載~~~ 本站以上傳了地獄遊記漫畫版(高清可印) 欲知前世今生請看地獄遊記 請各位多多下載和轉發 處 順 境 , 心 要 用 收 歛 法 。 處 逆 境 , 心 須 用 開 拓 法 。 人生沒有彩排,只有細心安排。 請多做善事,幫助身邊的人吧~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夢與鬼交二十年,珠蘭取根一夜除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六色食物,看你最缺那種健康色
紅色食品——抗病毒緩解感冒功效
假如你生來體質較弱,易受感冒病毒的欺侮,或者已經被感冒纏上了,紅色食品會助你一臂之力,天生具有促進人體健康衛士之一的巨噬細胞活力的功能,巨噬細胞乃是感冒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殺手”,其活力增強了,感冒病毒自然難以在人體內立足,更談不上生長繁殖了。至於顏色較辣椒稍淺一些的胡蘿卜,所含的胡蘿卜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發揮護衛人體上皮組織如呼吸道黏膜的作用,常食之同樣可以增強人體抗御感冒的能力。除了紅辣椒、胡蘿卜外,苋菜、紅棗、番茄、紅薯、、蘋果、草莓、老南瓜、紅米等亦具此功。
紫色食品——強力的抗血管硬化作用
美國戴維·西伯博士通過近20年的潛心研究,發現紫色蔬果中含有花青素,具有強力的抗血管硬化的神奇作用,從而可阻止心髒病發作和血凝塊形成引起的腦中風。這類食物有黑草莓、櫻桃、茄子、李子、紫葡萄、黑胡椒粉等。如果你患有心腦血管疾患,常與紫色食品“親密接觸”裨益甚大。
黃色食品——保護胃黏膜兼壯骨強筋
黃色果蔬,如胡蘿卜、黃豆、花生、杏等的優勢在於富含兩種維生素:一種是A,另一種是D。維生素A能保護胃腸黏膜,防止胃炎、胃潰瘍等疾患發生;維生素D同有促進鈣、磷兩種礦物元素吸收的作用,進而收到壯骨強筋之功,對於兒童佝偻病、青少年近視、中老年骨質疏松症等常見病有一定預防之效。故這些人群偏重一點兒黃色食品無疑是明智之舉。
綠色食品——富含葉酸和鈣素,孕婦多吃
假如你是一位“身懷六甲”的女士,要想生一個健康聰慧的孩子,那麼請務必親近綠色蔬果。因為綠色蔬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而葉酸已被英美等國優生學家證實為防止胎兒神經管畸形(如無腦、脊柱分裂等)的“靈丹”之一。同時,大量的葉酸還是心髒的新殺手——同型半胱氨酸的“克星”,可有效地清除血液中過多的同型半胱氨酸而起到保護心髒的作用。此外,綠色蔬菜也是享有“生命元素”稱號的鈣元素的最佳來源,其蘊藏量較通常認為的含鈣“富礦”牛奶還要多,故吃“綠”被營養學家視為最好的補鈣途徑。
黑色食品——防心血管病還補腎調經
紫菜、黑米、桑葚等黑色食品走俏日本餐桌,在東瀛掀起了黑色食品熱。究其原由,乃因此類食品具有以下優勢:一是來自天然,所含有害成分極少;二是營養成分齊全,質優量多;三是可明顯減少動脈硬化、冠心病、腦中風等嚴重疾病的發生幾率。此外,各自尚有其獨特的防病本領,如黑木耳防治尿路結石等。你萬不可冷落它們。
白色食品——調節視覺與安定情緒
雖說在總的營養價值方面排名末位,但“未位淘汰制”並不適用於它,因為它也有獨到之處,如冬瓜、甜瓜、竹筍、花菜、莴筍等。這些食品給人一種質潔、鮮嫩的感覺,常食之對調節視覺與安定情緒有一定作用。對於高血壓、心髒病患者益處也頗多。
|
妙蓮老和尚:“肉”之一字人吃人
妙蓮老和尚: “肉”之一字人吃人
佛法講因果法,緣起,什麼因就感什麼果.你這信佛不能吃素,還要吃肉,那將來這命債還是要償還.古人造字也很奇妙,這”肉”字有兩個人,並不是兩個人並排著,而是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上面的人騎在下面的人頭上,以強凌弱在吃他,他任你宰割,等到他反過身來怎麼樣?他就要吃你了,所以肉之一字實在就是人在吃人.經雲:六道眾生相互吞吃,輪回就是這樣!
我們平時同人打架,你先把人打倒在地下,你占了上風就拼命地打他,等到他翻過身來,那個苦就夠你受的了.打架尚且如此,何況你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啃他的骨頭,還種種巧妙的吃法,這個深仇大恨,因緣會聚時,你叫他能饒你嗎?不會饒你的!到那個時候你跪下來喊他爸爸,他也不會饒你.希望大家聽我的話,能改口吃素最好,免得將來還命債時哭求也沒有用啊!
佛法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未來的諸佛.我們不是天天拜十方三世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誰呢?就是大家,我們現在念佛,將來成佛就是未來的佛。
佛法常說眾生輪轉六道,生生世世互為父母,眷屬.你看”肉”字中間兩個人,<楞嚴經>上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這我舉個例子來說明.
在佛陀時代,有一天,有位羅漢到人間托缽,看到一戶人家熱熱鬧鬧在辦喜事,仔細一瞧,沒心情乞食了,臨走時說了四句偈:”堪歎人間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裡煮.”
原來他看到這新娘是新郎的老祖母轉世;祖母因疼愛這個孫子,投胎做個小姐,情感所使嫁給她這個孫子;這些賀客都是前生被吃的牛羊畜生來投胎的;在鍋裡煮的魚肉都是去世的六親眷屬來還債償報的.人間就是這麼顛倒,多麼可憐!
以前六親眷屬吃了牛羊,現在又輪回變成牛羊給人吃,你吃我,我吃你,你看可不可怕?因此我屢屢勸人要斷肉食,發心吃素,免得冤冤相報,轉世為畜生被人吃,這痛苦事怪何人呀!
輪回六道就是這樣上上下下在轉.現在我們是父子,轉世又調換別的身份.照這樣說來,我們歷劫以來的父母師長有沒有超脫呢?如果沒有超脫,還在六道輪回打轉,那今天說不定就和那些牛羊一起在鍋裡煮.我們聞到佛法一定要自己求解脫,也要發孝心,解脫我們過去的父母師長.佛家講”孝名為戒”,你有了孝心,知道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你就不會殘害一切生命.
我有很多皈依弟子,常聽我講吃素的道理,有些聽得都討厭了!但我講了一百遍,一千遍,你們都還沒有聽師父的話改口吃素,我看了真是痛心,孺子不可教也!為什麼痛心?我怕你們將來要還報啊!到那個時候太痛苦了.錯過當初後悔莫及了!
大家也要知道,這些雞鴨牛羊現在雖然痛苦,一旦畜生的業報盡,轉世投了人,有了善因緣得到善知識的化導而修行,還是能生西方,將來也是可以成佛的.他知道你曾經吃了他的肉,他看看你,那時看你慚愧不慚愧,還有什麼話說?只能低下頭來,好羞吧!
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如何才能讓財富源源不絕
如何才能讓財富源源不絕
貧生童子漸漸長大了,並且也學會了好多謀生的本領。有一天他偶爾跟著他的同學們到佛陀的竹林精捨去玩,竹林精捨的門前廊下,畫著很多各式不同的畫,同學們看了,除了覺得好玩,並沒有什麼反應。但在貧生童子看了之後,不唯感覺興趣,而且還向站在一旁的出家人問長問短。
那個出家人,非常和氣,非常詳細地,將那些畫的意思,向他講了一遍。這在貧生童子聽來,每一幅畫,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
那些畫裡面,畫著天、人、地獄、鬼、畜生的種種形態。有的使人害怕,有的使人恐怖,有的使人喜歡,有的使人向往。同時,貧生童子在那個出家人的講述之中,知道了無論是誰,如果不能修道了生死的話,生生世世,永遠都在天上、人間、地獄、鬼、畜生之中,來來去去地投生和死亡。當然,貧生童子已經看到了畫中的地獄、鬼、畜生,都是受苦的,都是可怕的,只有天上的天人是快樂的,是逍遙自在的。
“我想生天,怎麼樣才能使我生天呢?”貧生童子問那個出家人。
“哦!很好,太好了,你想生天嗎?”那個出家人向他淺淺地一笑,並且懇切地告訴貧生童子說:“如果你能出家受戒和持戒的話,一定可以生天的;如果努力修行,還能夠了生脫死呢!”
貧生童子想了一陣,他覺得家中還有年老的母親,出家實在不忍心,於是接著再問:“我不能出家,除了出家,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生天呢?”
“那麼,你就受五戒,做一個在家佛弟子吧!”
“什麼是五戒呢?”
“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飲酒。”
“噢!那太多了,恐怕我還是無法做到。除了這些,還有另外的方法能使我生天嗎?”
那個出家人看看貧生童子,心裡想:世間上的眾生,根機的差別太多了,這個孩子,也許現在的機緣尚未到達最高的階段,還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接引他吧!於是便對貧生童子說:“如果你能供養佛陀及此間的出家僧眾,這一供養的功德,也可使你生天的。”
“供佛齋僧?那要多少錢呢?”貧生童子雖然很窮,但他以為這倒不妨可以試試的。
“我們竹林精捨的出家人很多,通常為我們辦一餐供養,要花費五百個金錢哩!”
“好的,我就這樣做吧!”五百個金錢,對貧生童子來說,幾乎是一樁夢想不到的事,他家裡窮得連一日三餐都不易維持,那裡去找五百金錢呢?可是他的信心很堅強,他一口答應了。
貧生童子回家之後,想到了一個辦法,並且也告訴了他的母親,他說他從明天開始,去幫有錢人家做苦工,一直做到足夠五百金錢的工資時,他就拿去供佛齋僧。他的母親非常慈祥,但卻也不以為然地說:
“供養佛陀及出家的僧眾,實在是一樁好事,然而像你這樣小小的年紀,誰會要你做苦工呢?”
貧生童子雖然自知年紀小,但他相信為了供佛齋僧,一定會使他達成目的的。於是,一天、二天、三天....好幾天過去了,他天天到街上去找工作做,天天總是失望地走回家。最後看到一個大富人家為了起造房屋,要雇大批的工人,他便自動地走了過去。
“去去去!小孩子,你能做什麼!”那個富翁也是不要他。
“難道說你們是先付工錢後做工的嗎?”貧生童子也生氣了。
“那倒不是的。”富翁回答。
“既然不是,能不能先讓我做一天試試,如果滿意的話,就給我工錢,否則你就不要給我工錢,明天我也不來了。”
“你不要錢,我也不放心讓你做,你會糟蹋了我的材料。不過,看你小小年紀,可憐巴巴地,就讓你做一天試試罷!”
富翁終於對貧生童子開恩了,但是一天的工做完之後,竟然大大地出乎富翁的意料之外,不但貧生童子善於做工,並且比其他的工人做得又快又好;尤其他能講故事,邊做邊講故事,其他的工人為了要聽他講故事,就不得不跟他一同工作,一同進行。因此工作一天下來,同樣多的工人,要比以往的工作成績,多出一倍以上。
因此,那個富翁笑咧著嘴,對貧生童子和藹地說:“好孩子,你真會做,明天一定還要來呦!一直到工作全部做完,你才能夠不來,否則的話,我就不付你的工錢。
“好的,工錢留到最後一齊算好了。”其實這也正是貧生童子求之不得的事啊!
做了許多時日之後,這一富翁家的工作做完了,結算工資,共計四百五十個金錢,距離五百個金錢,尚差五十個,對著這筆工資,他非常傷心,傷心得哭泣起來,因為他想:“除此之外,又從何處再賺五十個金錢的工資呢?”但他這一哭泣,引起了富翁的懷疑:“小孩子,我沒有因為你年紀小而欺侮你呀!你的工資是一分一厘照算的呀!難道你以為四百五十個金錢還不夠嗎?”
“不是的,我相信你是最最善良的大富長者,你不會欺侮我。但我為了供養佛陀及竹林精捨的出家僧眾,做了這麼久,還差五十個金錢,這叫我怎麼辦呢?”貧生童子說出了他的心願之後,竟然大大地感動了那個大富翁,他想:“我這樣富有,也不曾想到供佛齋僧,這個窮苦的孩子竟會以做苦工的代價,用來供佛齋僧。”因此他就慨然地說:“孩子!你不用哭泣了,我給你補足五百個金錢就是了。”
這是一個好辦法,好消息,但這對於貧生童子,仍然不能釋然於懷,他不知道加上了別人的五十個金錢,是否還能生天?他去問佛,佛說:“孩子,你會生天的,當你最初發心要供佛齋僧的時候,就已決定你將生天了。”
貧生童子,把這事情告訴了他的母親,他的母親很高興,但也很難過,因為他太窮了,如要供佛齋僧,竹林精捨那麼多的出家人,全部來應供,叫他們坐在那裡呢?沒有像樣的客廳,也沒有足夠的桌子椅子,還有煮飯的灶,煮菜的鍋,盛飯的桶,裝菜的盤,總之,一切的一切,都沒有辦法把這樁供佛齋僧的大事情做好。
貧生童子急中生智,他做苦工的東家,不是剛剛造了新的房屋嗎?這樁大事,如能借在富翁富裡做,那就太好了。
當然,能有佛陀光臨,為自家的新房子光照一次,實是難能可貴的事,那個富翁也就欣然接受了貧生童子的要求。
先一天,貧生童子便去竹林精捨,頂禮佛足,請求佛陀慈悲哀愍,第二天上午,到那富翁的家裡,接受他自己的供養,佛陀默默地答應了。
第二天一早,貧生童子,在那富翁家裡,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進進出出地忙碌著,富翁的全家乃至每一個奴婢,也都忙碌著,汲水的汲水,劈柴的劈柴,洗菜的洗菜,煮飯的煮飯,配菜的配菜,烹調的烹調,有的掃地,有的灑水,有的擺席位,有的蓋席布,有的布置室內,有的整飾道路,大家都在准備著迎接佛陀以及佛陀的諸大弟子的光臨。
一切准備妥當之後,貧生童子又去竹林精捨,再度請佛及僧,赴齋應供。
終於,佛陀帶著一大隊威儀整齊的出家僧眾,一個個披著袈裟,捧著缽,端莊,安詳,肅穆,嚴整,緩緩地,飄飄然地,走進了屋子,坐定了座位,供養也就跟著開始了。但是,神跡也出現了──貧生童子,親自端著上妙的飲食,一次又一次地給僧眾們來回地加添,桶裡的飲食,卻始終不見少去,一直等到所有的僧眾,全部吃飽了,他所預備的飲食,還是跟先前一樣多。
飯後,佛陀為貧生童子說法開示之後,便與諸大弟子們又回到竹林精捨去了。但是,留下來的剩飯剩菜,又為貧生童子帶來了煩惱,他不知應該如何處理,甚至懷疑自己的業障太重,致使佛及僧眾未能將他的供養全部接受,故也懷疑到,這樣一來,是否尚能達到生天的願望。
其實,佛陀顯示這個神跡,是有原因的。
當天,正有一大隊五百個販寶的商客,從遠處來到王捨城,那天適逢城中的節日,所有的飲食店,全部停業休假,五百個商客,找遍了王捨城,也無法求得飲食,最後聽說貧生童子供佛齋僧之後,尚有大批的剩余飲食,他們便來要求貧生童子,供給他們,並願給錢,照價收買。貧生童子為了供佛齋僧而辦飲食,自是不肯收錢。但當五百個商人吃飽之後,商人的首領為了感念貧生童子施養之恩,便問貧生童子是誰家的孩子。殊不知,詢問之下,貧生童子的父親,竟是這個商人首領的老朋友,貧生童子也正是這個商人首領所要尋訪的對象,因為貧生童子的父親,有一大筆遺產,托請這個商人首領交給貧生童子哩!
不但付給了遺產,並且還由商人首領帶頭,五百個商人,各各拿出一件珍寶,贈送貧生童子,表示敬意。頃刻之間,貧生童子的面前,便已經堆滿了一大堆的寶物。然而,這使貧生童子更加惶恐了,他說:“我是為求生天而辦飲食的,我又不是為了賺錢而辦飲食,我怎麼能夠接受這些寶物呢?”
商人首領無法可想,只好叫他去請示了佛陀之後再說。
佛陀的回答,也教貧生童子安心收下這些寶物,並且還說:“這是你供佛齋僧的現在果報,以後生天的果報,尚待你死了以後去享受哩!”
因此,貧生童子,在半日之間,便成了王捨城中的第一大富翁。正好當時城裡的第一長者去世了,貧生童子便被全城的人民,選舉為王捨城的第一長者。
貧生童子的名氣漸漸大起來了,他的財富和有關他的事跡,也被當時的國王知道了,國王非常欽佩他,所以要他去做大臣。先前雇他做苦工的那個富翁,也把女兒嫁給貧生童子做夫人了。
從此,貧生童子的福報,一天天地大起來,財富源源不絕而來;在他家裡,一切的珍珠寶物,亦會自然而生,他有多少財富,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了。因他善於生福生財,所以大家不再叫他貧生童子,而改稱為善生長者了。
這就是佛經中有名的善生長者的少年的生活,後來皈依了三寶,受了五戒,並且證得了聖果,成為佛陀時代有名而且標准的護法居士。
南懷瑾:財富的去向
那麼人生的目標,有錢只為“飲食男女”嗎?你們都知道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有一首詩,我改了一改,因為不是我有意改的,是它要改:“世事循環望九州,前人財產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
“世事循環望九州”,世間的事情就是旋轉,跟圓圈一樣循環的。望九州,中國人有九州,世界有九大洲。“前人財產後人收”,前面發了財的人永遠是你的嗎?不會的,會到別人的手上去了,所以說“前人財產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後人有了財產你不要高興,“更有收人在後頭”。我看了九十年看了這麼多,升官這麼大,發財這麼厲害,到最後都沒有了,所以說“世事循環望九州,前人財產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
世界上所有的財富在道理上要懂得是非你之所有,不是你所有,屬於你所用,歸你所用。財富永遠不屬於你,只是給你所用,不是你所有。賺了一塊錢,你只能夠五分之一歸你用,任何一個人賺一塊錢,一塊錢賺的五分之一給你。第一份是政府,第二份“土匪”要搶一點,所以你賺的錢這兩份要扣掉,王賊要扣掉,你只有五分之三。然後疾病生病你要扣掉,還有眷屬、父母、朋友、災難,所以只有五分之一被你所用,並非你所有,你還是兩手空空。所有人財富的道理都是這樣。
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的理念搞清楚,有自己的商業道德行為,這是最重要的,不能夠依賴政府、不能依賴社會,要幫助政府、幫助社會,自律的發展起來,這是我今天濃縮時間最後一句話貢獻給大家的。
《南懷瑾講商業道德》
-------------------------------------
所以我常常給大家講,有一個經濟學你們沒有看過,釋迦牟尼佛的經濟學。釋迦牟尼佛他講一個原理,他說這個錢啊,你只有五分之一的臨時支配權,有五分之四不屬於你的,財富多的也一樣。他說第一份要給政府;第二份是盜賊的,騙你、搶你的、偷你的錢;第三份屬於你的疾病;第四份屬於你的家人、兄弟、朋友。除了這個以外,你只剩下五分之一。這五分之一,還並非你的所有,只是你臨時可以支配使用而已。我說他的經濟學最高了,其實那五分之一也要自己真正用了,而且用對了,才是有效的。又有一說,世間財物,為五眾所享,“王、賊、水、火、惡子”。
《漫談中國文化──金融 · 企業 · 國學》
------------------------------------------
南懷瑾老師在向浙商講財富觀時說:“天下財富五家共有:一是王者所有,即皇糧國稅,不可或缺;二是盜賊所有,貧富過於懸殊,必然引發非理性分配,盜賊禁而不止,固有其一;三是去病所有,生命延續,生老病痛,終有一用;四是災害所有,水災火災,天塌地陷,付之東流;五是惡之所有,敗績敗家,不能一以貫之,終致散失。如果把財富的去路搞明白了,來路的追逐也沒有必要太執著了。”
南懷瑾說,錢財不是固有和固定的,是無時無刻都在地下潛行的,今天歸你,明天不知在何方。財富易手,都是常態,真正的智者,要按照轉換趨勢對事業進行散布,按照天下財富共有的規則要有意識地進行散財,按照智性是本、理性是道的要義對情緒進行控制和散發。散布,是事業布局;散財,是財富布施;散發,是情緒布防。
對我們普通人來講,賺點小錢有點積蓄,遠沒達到人們現代觀念上財富的標准、厚度,雖不會有“在巨富中死去是恥辱的”擔心和恐慌,但也要盡量做到按照天下財富共有的規則有意識去散財、布財,幫助那些被災害、盜賊、健康等原因掠去財富的人。
南懷瑾的財富觀對我們的啟示意義在於,看清了財富的去向後,我們可以積極地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省去一些“去病所有”;教育好子女,警惕驕奢淫逸、保持簡樸生活習慣,杜絕“惡之所有”;勤學多思、注意安全、學會辨別和判斷,減少“盜賊所有”和“災害所有”;心態坦然平和,保證“王者所有”。以更加平和的心境淡然地面對財富的得與失。
財富的去向已明,對於財富來路的追逐也沒必要太過執著了,不必太過捨命賭氣聚財。當然,你盡可以有追求財富的念想,一夜暴富的奢望,但終究應拿得起,放得下。
《南懷瑾的財富觀》
----------------------------
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帶了20個民營企業家到太湖廟港大學堂聽南懷瑾老師講學,希望能夠給企業家安裝上一顆人文心,南懷瑾老師90多歲的高齡,他對浙江的民營企業講了一個價值觀問題。
南懷瑾老師說“天下財富”五家共有:一是王者所有,皇糧國稅不可或缺;二是盜賊所有,社會兩極分化,必然要引發非理性分配,盜賊禁而不止,固有其一;三是去病所有,生命延續,生老病死終有一用;四是災害所有,水災、火災、災害塌陷付之東流,所以不要心疼,本來這個錢救災赈災也是一部分;五是惡子所有,敗家子,敗績敗家不能一以貫之,富不過三代。所以你把財富關系想的這麼通,把財富的去路搞清楚了,來路的追逐也沒有必要再執著了。
情緒沖動、情緒失落都可以得到散發,引而不發,發而中節的可能性就大了,因此只有散財的價值觀才有散發的情緒場,這是南老說的。他說有些財富守得這麼牢干什麼?他告訴企業家,經濟發達的地方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最早戰國時期經濟最發達是山東臨缁,後來唐代最發達是揚州,宋代最發達在福建泉州,清代末年才到上海吳淞。他給了我們一個大膽的想象空間,經濟重心不是一成不變,它世易時移。
南懷瑾老師講三個觀點,情緒要散發,最好不要發,不發謂之中,情緒要發出來但是要有節制,謂之和,致中和,所以情緒要散發;財富積累要散財;投資落腳點要散布。所以,在人文教育方面,要重建價值觀,這個問題很重要。
《鄭宇民講拜訪南懷瑾》
一粒稻米的耐心
一位立志在40歲非成為億萬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歲的時候,發現這樣的願望根本達不到,於是放棄工作開始創業,希望能一夜致富。
五年間他開過旅行社、咖啡店,還有花店,可惜每次創業都失敗,也陷家庭於絕境。他心力交瘁的太太無力說服他重回職場,在無計可施的絕望下,跑去尋求高僧的協助。高僧了解狀況後跟太太說:“如果你先生願意,就請他來一趟吧!”
這位先生雖然來了,但從眼神看得出來,這一趟只是為了敷衍他太太而來。高僧不發一語,帶他到僧廟的庭院中,庭院約有一個籃球場大,庭中盡是茂密的百年老樹,高僧從屋檐下拿起一支掃把,跟這位先生說:“如果你能把庭院的落葉掃干淨,我會把如何賺到億萬財富的方法告訴你。”
雖然不信,但看到高僧如此嚴肅,加上億萬的誘惑,這位先生心想掃完這庭院有什麼難,就接過掃把開始掃地。過了一個鐘頭,好不容易從庭院一端掃到另一端,眼見總算掃完了,他拿起畚箕,轉身回頭准備畚起剛剛掃成一堆堆的落葉時,卻看到剛掃過的地上又掉了滿地的樹葉。
懊惱的他只好加快掃地的速度,希望能趕上樹葉掉落的速度。但經過一天的嘗試,地上的落葉跟剛來的時候一樣多。這位先生怒氣沖沖地扔掉掃把,跑去找高僧,想問高僧為何這樣開他的玩笑?
高僧指著地上的樹葉說:“欲望像地上掃不盡的落葉,層層蓋住了你的耐心。耐心是財富的聲音。你心上有一億的欲望,身上卻只有一天的耐心;就像這秋天的落葉,一定要等到冬天葉子都掉光後才能掃得干淨,可是你卻希望在一天就掃完地。”說完,就請夫妻倆回去。
臨走時,高僧就對這位先生說,為了回報他今天掃地的辛苦,在他們回家的路上會經過一個谷倉,裡面會有100包用麻布袋裝的稻米,每包稻米都有100斤重。如果先生願意把這些稻米幫他搬到谷倉外,在稻米堆後面會有一扇門,裡頭有一個寶物箱,裡面是善男信女們所捐贈的金子,數量不是很多,就當作是今天你幫我掃地與搬稻米的酬勞。
這對夫妻走了一段路後,看到了一間谷倉,裡面整整齊齊地堆了約二層樓高的稻米,完全如同高僧的描述。看在金子的份上,這位先生開始一包包地把這些稻米搬到倉外。數小時後,當快搬完時,他看到後面真的有一扇門,興奮地推開門,裡面確實有一個藏寶箱,箱上並無上鎖,他輕易地打開寶物箱。
他眼睛一亮,寶箱內有一小包麻布袋,拿起麻布袋並解開繩子,伸進手去抓出一把東西,可是抓在手上的不是黃金,而是一把黑色小種子,他想也許它們是用來保護黃金的東西,所以將袋子內的東西全倒在地上。但令他失望,地上沒有金塊,只有一堆黑色籽粒及一張紙條,他撿起紙條,上面寫著:這裡沒有黃金。
這位受騙的先生失望地把手中的麻布袋重重摔在牆上,憤怒地轉身打開那扇門准備離開,卻見高憎站在門外雙手握著一把種子,輕聲說:“你剛才所搬的百袋稻米,都是由這一小袋的種子費時四個月長出來的。你的耐心還不如一粒稻米的種子,怎麼聽得到財富的聲音?”
顯然的,一粒稻米,職守耐心,終成滿倉稻糧,耐心的人才聽得到財富的聲音。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一個嗔恨的念頭能制造至少92種業障
根據華嚴經開示:我們一個嗔恨的念頭,就能制造至少92種業障,所以有人修了半天沒成就。為什麼?答案就在這裡。
若一天到晚生氣、不高興、看別人不順眼。普賢菩薩說:你一個念頭就能制造這麼多業障,你一天到晚多少念頭,那還得了!所以我們現在還在輪回中!所以,各位同修,大家看過後,要求自己:善護念、千萬不能生氣!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九》
於阗國三藏實叉難陀奉诏譯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復告諸菩薩大眾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隨眾生根器所宜,略說如來少分境界。何以故?諸佛世尊,為諸眾生,無智作惡,計我、我所,執著於身,顛倒疑惑,邪見分別,與諸結縛恆共相應,隨生死流遠如來道故,出興於世。
佛子!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諸菩薩,於他菩薩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諸菩薩,於余菩薩起瞋恚心,即成就百萬障門故。何等為百萬障?所謂:
1. 不見菩提障;
2. 不聞正法障;
3. 生不淨世界障;
4. 生諸惡趣障;
5. 生諸難處障;
6. 多諸疾病障;
7. 多被謗毀障;
8. 生頑鈍諸趣障;
9. 壞失正念障;
10. 阙少智慧障;
11. 眼障;
12. 耳障;
13. 鼻障;
14. 舌障;
15. 身障;
16. 意障;
17. 惡知識障;
18. 惡伴黨障;
19. 樂習小乘障;
20. 樂近凡庸障;
21. 不信樂大威德人障;
22. 樂與離正見人同住障;
23. 生外道家障;
24. 住魔境界障;
25. 離佛正教障;
26. 不見善友障;
27. 善根留難障;
28. 增不善法障;
29. 得下劣處障;
30. 生邊地障;
31. 生惡人家障;
32. 生惡神中障;
33. 生惡龍、惡夜叉、惡乾闼婆、惡阿修羅、惡迦樓羅、惡緊那羅、惡摩睺羅伽、惡羅剎中障;
34. 不樂佛法障;
35. 習童蒙法障;
36. 樂著小乘障;
37. 不樂大乘障;
38. 性多驚怖障;
39. 心常憂惱障;
40. 愛著生死障;
41. 不專佛法障;
42. 不喜見聞佛自在神通障;
43. 不得菩薩諸根障;
44. 不行菩薩淨行障;
45. 退怯菩薩深心障;
46. 不生菩薩大願障;
47. 不發一切智心障;
48. 於菩薩行懈怠障;
49. 不能淨治諸業障;
50. 不能攝取大福障;
51. 智力不能明利障;
52. 斷於廣大智慧障;
53. 不護持菩薩諸行障;
54. 樂誹謗一切智語障;
55. 遠離諸佛菩提障;
56. 樂住眾魔境界障;
57. 不專修佛境界障;
58. 不決定發菩薩弘誓障;
59. 不樂與菩薩同住障;
60. 不求菩薩善根障;
61. 性多見疑障;
62. 心常愚闇障;
63. 不能行菩薩平等施故,起不捨障;
64. 不能持如來戒故,起破戒障;
65. 不能入堪忍門故,起愚癡、惱害、瞋恚障;
66. 不能行菩薩大精進故,起懈怠垢障;
67. 不能得諸三昧故,起散亂障;
68. 不修治般若波羅蜜故,起惡慧障;
69. 於處、非處中無善巧障;
70. 於度眾生中無方便障;
71. 於菩薩智慧中不能觀察障;
72. 於菩薩出離法中不能了知障;
73. 不成就菩薩十種廣大眼故,眼如生盲障;
74. 耳不聞無礙法故,口如啞羊障;
75. 不具相好故,鼻根破壞障;
76. 不能辨了眾生語言故,成就舌根障;
77. 輕賤眾生故,成就身根障;
78. 心多狂亂故,成就意根障;
79. 不持三種律儀故,成就身業障;
80. 恆起四種過失故,成就語業障;
81. 多生貪、瞋、邪見故,成就意業障;
82. 賊心求法障;
83. 斷絕菩薩境界障;
84. 於菩薩勇猛法中心生退怯障;
85. 於菩薩出離道中心生嬾惰障;
86. 於菩薩智慧光明門中心生止息障;
87. 於菩薩念力中心生劣弱障;
88. 於如來教法中不能住持障;
89. 於菩薩離生道不能親近障;
90. 於菩薩無失壞道不能修習障;
91. 隨順二乘正位障;
92. 遠離三世諸佛菩薩種性障。
“佛子!若菩薩,於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何以故?佛子!我不見有一法為大過惡,如諸菩薩於余菩薩起瞋心者。是故,諸菩薩摩诃薩欲疾滿足諸菩薩行,應勤修十種法。何等為十?所謂:
心不棄捨一切眾生,
於諸菩薩生如來想,
永不誹謗一切佛法,
知諸國土無有窮盡,
於菩薩行深生信樂,
不捨平等虛空法界菩提之心,
觀察菩提入如來力,
精勤修習無礙辯才,
教化眾生無有疲厭,
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是為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