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轉貼)古代讀心識人三大秘籍


古代讀心識人三大秘籍
    用人的前提是要看懂人,看懂人必須先讀懂他的心。所以,讀心術自古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在經歷了太多的教訓之後,古人們總結了很多讀心識人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今天看來,依然有用。

  中國古代比較著名的識人讀心法有三種,可以用「五、六、七」三個字進行概括,它們分別是戰國初期魏國政治家李悝的「五視法」、秦朝呂不韋的「六驗法」和三國時代諸葛亮的「七觀法」。
  之一:「五視法」識人
  李悝的「五視讀心識人法」,是在魏文侯請李悝為他挑選的兩位宰相候選人提出裁決意見時提出來的。
  魏文侯向李悝徵求對宰相候選人的意見,李悝說,宰相主要是君主的助手,應由魏文侯自己而不是由別人酌定,但他可以提出五種意見供魏文侯參考:
  (1)居視其所親。看他平時親近哪些人,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2)富視其所與。看富裕時他是怎麼花錢的,是貪圖個人享受,花天酒地;還是廣散錢財,招賢納士;
  (3)達視其所舉。看他身居高位有權勢時推舉重用什麼樣的人,是個人的酒肉朋友、七姑八姨;還是不論親疏,舉賢薦能;
  (4)窮視其所不為。看他交厄運時能否堅守信念,不拿原則做交易;
  (5)貧視其所不取。看他處於貧困境地時能否潔身自好,不取不義之財。
  李悝提出識人的五個標準之後,魏文侯馬上就明白了,他高興地對李悝說:「先生回家吧,宰相人選決定了。」
  李悝的「五視讀心識人法」實際上是對一個人在不同環境中的表現進行觀察,通過觀察他們的表現,來確定他們是否有高尚的操守,這實際是一種「環境讀心識人法」。
  之二:「六驗法」識人
  在秦代古籍《呂氏春秋》中,記載了一種「六驗讀心識人法」,這「六驗」指的是:
  (1)喜之以驗其守,讓他歡喜,驗其節制能力,看他是否不變操守,不得意忘形;
  (2)樂之以驗其僻,讓他高興,驗其癖性愛好,看他是否有不良癖好,是否會玩物喪志;
  (3)怒之以驗其節,引他發怒,驗其控制能力,看他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失去理智;
  (4)懼之以驗其持,在恐懼的情況下考驗他是否能夠堅持到底,驗其能否勇於負責,當錚錚好漢;
  (5)哀之以驗其人,悲哀之時,看他是否節哀自製,驗其是否悲觀失望,怨天尤人;
  (6)苦之以驗其志,處於艱苦環境,看他是否胸懷大志,驗其是否有堅韌不拔的氣度,能否吃苦耐勞。
  《呂氏春秋》中記載的「六驗讀心識人法」,實際上是通過看人在不同的情緒中的行為表現,來達到識人的目的。可以稱之為「情緒讀心識人法」。
  這種方法曾經被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當成寶典,他曾經說過:「《呂氏春秋》『六驗』中的名句,曾幫助我物色了眾多人才。」
  1975年,松下幸之助提拔名不見經傳的家族之外的人——山下俊彥擔任松下公司社長,當時山下俊彥在26個董事中名列第25,但他能在董事會上毫不畏懼地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並不因為大部分董事的反對而動搖,因此受到松下幸之助的器重。
  這項人事安排曾使財經記者們瞠目結舌。後來的情況證明,在提拔外人這一用人策略上,松下幸之助是完全正確的。
  山下成功地把松下公司從一家單一生產家電產品的公司擴展到同時生產電子科技產品的公司,從而奠定了松下公司穩步邁向21世紀的堅實基礎。松下幸之助充分的信任和山下出色的經營才能,促成了山下掌權的成功。
  之三:「七觀法」識人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其《心書》一文中講到如何讀心識人時,提出了七條途徑:
  (1)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即從其對是非的判斷來考察對方將來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
  (2)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即提出尖銳的問題詰難他,看能否隨機應變。
  (3)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即就某方面的問題諮詢對方的看法和對策,看他知識經驗如何,具不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即觀察對方在困難面前的表現,看他有沒有知難而進的勇氣和處事不驚的良好心理素質。
  (5)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對方個人品德如何,是否兩面三刀,陽奉陰違。
  (6)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即觀察對方在金錢財富面前的表現,看其是否能經得住物質利益的誘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態。
  (7)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即託付對方辦事以視他信用如何,是一諾千金,還是信口開河。
  諸葛亮的「七視讀心識人法」實際上是通過有目的的言談和測試,來看透一個人,這其實也可以稱之為「言行讀心識人法」。
  古代的這些讀心識人法流傳至今,仍然可以為我們所用,而且,隨著讀心術和識人術在世界各國的廣為流行,這些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識人方法,引起了很多外國政治家和獵頭專家的重視。他們把這些方法和他們國家的國情結合起來,發現了一個又一個可用之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我們為什麼不重視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