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寶貴的,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之本,讀到這些話我們或許都能表示同意,但是,往深處想時可能也就不甚了了。
我們這裏且縮小範圍,只從水與疾病的關係下手。
內分泌專家劉俊鋒顧問醫生受詢時說,很多種疾病,都會導致體內缺水。嚴重的脫水,較常發生在老人家和小孩身上。如果脫水現象不糾正,性命就會有危險。
他指出,脫水的跡象包括:血壓降低、口渴、心跳加速、眼眶深陷和皮膚膨壓等。皮膚膨壓尤其是檢查幼兒有無脫水的重要方法。
所謂皮膚膨壓,是皮膚彈性異常的情況。要檢查皮膚膨壓,醫生或者護士會以兩根手指,拉起病人手背、腹部或者胸部上端的皮肉幾秒鐘然後放手。劉醫生說,脫水的病人,皮膚會緩慢恢復原狀,反之皮膚會迅速回彈。
導致脫水的疾病
劉醫生說,幾種常見疾病都會導致體內脫水。
腹瀉:
腹瀉和嘔吐,會導致人體嚴重喪失水分和鹽分,而引起細胞內外液體嚴重減少而出現脫水。
造成腹瀉的原因可以是食物中毒,也可以是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腹瀉的嚴重性,是以一天內所喪失水分的多寡為准。如果腹瀉外還加嘔吐,病人喪失的水分一定更多。假使病人連水也喝不下去,就應該趕快到醫院就醫。
糖尿病:
患糖尿病而未接受治療或者血糖水平控制不良者,也會因為血液裏的高糖分而搶走許多水分。這樣,他們也會出現脫水症狀。
發燒:
不管什麼原因引起的體溫升高,如果病人沒有經常補充足夠水分,都會導致脫水。一般感冒病毒引起的發燒,即使病人沒吃藥,多喝水也能減少不適。
心臟衰弱:
有些心臟衰弱病人,需要服用利尿劑排除水分來減輕心臟的壓力。這類病人也會因為不敢多喝水而造成矯枉過正的脫水現象。
厭食症:
厭食症患者多數是年輕少女,她們不但少進食也少喝飲料,脫水就常發生。好些人雖然沒患厭食症,但是為了迅速減輕體重而少吃少喝,也會出現脫水。
切腸手術:
切短了腸道的病人,由於減少吸收腸道的水分,也容易脫水。
過多水分會導致水腫
劉俊鋒醫生也指出,好些疾病需要適當補充水分,消化不良、胃炎和腸胃道疾病等。此外,病人手術後也需要通過靜脈滴注補充水分。
但是,也有一些疾病會導致體內出現過多水分的時候。
他解釋,腎衰竭病人由於蛋白質大量流失在尿液裏,就會有過多水分在其他器官和組織儲留起來,最常見的便是雙腳水腫。還有一些疾病惡化後,導致許多器官包括腎臟喪失大部分功能時,水分沒排除體外,雙腳也會浮腫。
「因為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站立的人,有時也會出現雙腳浮腫,但是,他們過後只要能讓雙腳有足夠休息,水腫就會消退,不必擔心。」
提防水中毒
劉俊鋒醫生說,在新加坡這樣炎熱的地方,特別是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的男女,要特別重視補充水分,避免脫水而傷害到器官。
「不過,喝水也不應一次或者短時間內喝下過量,那會導致水中毒,病人會因為腦腫而不治。」
他解釋,有一些業餘運動愛好者,知道運動會流汗而喪失大量水分就沒限制地喝水,以致產生反效果。
他指出,參加馬拉松賽跑的運動員,只要在沿途所設的供水站補充水分,一般就會足夠。
運動學醫生也教導運動員,留意所排尿液的顏色,太深時需多喝水,太淡時就不要逼自己喝水了。
劉俊峰醫生說,比較科學的方法是測量體重,在一次運動後所減輕的體重,就是所喪失水分的重量,那麼所應補充的水分就是以這個數值作參考。
他說,新加坡的自來水不用煮就可以喝,不放心就煮開了才喝。
「除非有特別的醫藥情況,不需要特別選擇飲用礦泉水。」
哪些人要多喝水?
每個人一天要喝多少水,不可一概而論。
由於體質不同,有肥有瘦,有病無病;又由於生活方式不同,工作性質和生活環境不同,喝水量的標準不一。以下只是籠統提出供參考。
需多喝水的人群:
大量流汗的人:在太陽底下工作的工人外,需要到處去的銷售員和值勤人員,自然要多喝水。
孕婦:胎兒的發育需要很多水分,孕婦一般需要多喝水滿足胎兒的需求。
膀胱炎病人:膀胱炎多數由細菌感染引起,多喝水可加快排出細菌。
便秘患者:提供身體充裕的水分,可促進腸胃蠕動,順暢排便。
皮膚乾燥者:風吹日曬都會造成皮膚損失大量水分,導致皮膚表面乾燥。補充水分,可由體內滋潤皮膚。
感冒患者:多喝水可加速排除體內病毒,也可以通過多排汗和小便緩解上升的體溫。
服用某些藥物者:服用某些哮喘藥、利膽藥、痛風藥和尿結石藥者,醫生一般會提醒他們多喝水。水可溶解藥物,利於身體吸收,也有利於排除藥物的代謝物。
哪些人要少喝水?
一般而言,需要少喝水的人群包括:
腎臟病人:腎臟功能不全的慢性腎臟病人不可多喝水,因為腎臟已無法正常排出水分,多喝水只會加重腎臟負擔,也會使水腫情況加重。
心臟病人:心臟病人特別是心臟衰竭患者,已無法排除身體水分,如果飲水過多,就會增加心臟和肺臟的負擔,引發昏迷等危險症狀。
肝功能異常且出現腹水者:這類病人原本就有腹部和胸部積水的現象,因此,他們不但不可多喝水,還需要嚴格限制飲水量。
水中毒:當然不能再喝水,應適量補充電解質,緩解中毒症狀。
浮腫病人:由於腎臟、胃髒或者皮膚對水的代謝功能下降導致浮腫時,病人鬚根據醫生指示喝水,不可擅自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萊佛士醫院內分泌專家劉俊鋒顧問醫生說,很多種疾病,都會導致體內缺水。嚴重的脫水,較常發生在老人家和小孩身上。如果脫水現象不糾正,性命就會有危險。
除了疾病導致的體內缺水,哪些人需要多喝水?哪些人不宜飲水太多?
什麼水特別「好」喝?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八成人類所患的疾病以及半數以上的兒童死亡病例,都和飲用水質不良的水有關係。
看來病從口入的說法,還包含了我們每天都需大量補充的水。
臺灣專門從事保健醫學翻譯的馬篤,引述專家的研究結論指出。飲用水要能達到最少7個標準,才算為「好水」。這7個標準是:
淨化:不含有害的污染物和微生物。
軟化:軟硬度適中,以每升所含碳酸鈣計算,應處於50至200毫克之間。
鹼化 :酸鹼度呈中性或弱鹼性,PH值為7.0至8.0之間。
生化:水溶氧量高,每升所含氧氣在7毫克以上。
礦化:所含微量元素呈離子狀態,與人體體液內含量相似,且便於人體吸收。
能量化:水分子團小,溶解性好,滲透性較強。
活化:具有較強溶解力、滲透力、擴散力、乳化力、代謝力、洗淨力。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礦泉水、蒸餾水、電解水、鈣離子水和磁化水,總體都是經過嚴格的程式處理過的水,一般都有利於身體健康(對於患有某些特別疾病如腎衰竭的病人,應徵求營養治療師的意見),但是它們的特點不盡相同,讀者購買時還應多作瞭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